◎2014 年 至 2015年  指導教師:高泉旺  總編輯:張芮瑜  電子報總監:張立宏 蔡沂鈴  採訪記者:徐崧馨 徐珮珊 張雁晴 陳品樺 張逸寧 廖家欣 曾家秀 詹韋恩  美術編輯:蔡晏姍

2010年3月30日 星期二

從服務學習中體會人生哲學

【輔訊記者/方冠中報導】輔仁大學今年首次舉辦全人教育課程「人生哲學課程:服務-學習體驗實作單元」的小組長說明會,於三月一日和三月二日中午十二點,利瑪竇大樓一○一教室進行,並在三月三日至三月五日中午十二點,舉辦合作機構說明會。參與活動的班級共有十一位老師的二十八個班級,總計一千四百零四人。

 學校將服務學習融入人生哲學課程,透過每學期最少兩次的服務機會,讓學生們用親身去實踐付出,強化「情」、「意」及「態度」面的培養以鍛鍊。不同於大學以往過度重視的「認知」和「技能」學習,期待學生培養出對生命的態度與價值之建立,展現對週遭環境之關懷,發展其現代公民素養。

 小組長說明會的現場有提供講解日程規畫表、網路選填志願步驟和其他注意事項,提供給每位小組長完整流程資訊。透過小組長帶領組員進行團體報名,並在之後由小隊長與種籽志工保持聯繫,傳達訊息給每位組員。

 服務學習的合作機構說明會共分三個梯次,並由合作機構提供PPT簡報和說明攤位以供參考。現場邀請有裕民國小小團體輔導、建安護理中心、至善老人安養護中心、樂生療養院…等,讓參與學生有充分資訊了解及選擇服務機構。

 輔仁大學服務學習中心的活動,很受各個合作機構歡迎。PPT簡報內容中,都有學生過往參與活動的照片。淨心堂的志工邱文鶯表示,學生在至善老人安養護中心服務對象是中度以上失能或領有身心障礙手冊之長者,但是歷屆學生服務學習的效果都很好,讓老人家很期待每次輔大學生帶來的活動。

 服務學習過程不但有當下的付出體會,還有服務之後的心得分享討論,達到「服務」與「學習」兼具之果。服務學習中心希望輔大學生,經過親身服務的過程後,由過去接受呵護照顧、自我中心的角色,轉而願意打開視野、付出關懷,踏出擁抱社會的第一步。

羅光總主教逝世六周年 輔大師生共同追思彌撒

【輔訊記者/陳冠青報導】輔仁大學前校長羅光總主教逝世六周年,二月二十五日舉辦追思彌撒,許多教職員及學生都一同前往悼念。

 羅光總主教任職輔大校長時,秉持人格教育、人文教育及愛心教育的辦學精神,可由輔仁大學創辦七十年紀念特刊中得知一二:羅光總主教以其遠瞻恢弘之志,將輔大發展為全科大學,對學術發展成熟之系所,增設碩、博士班,以推動學術深度。除了七個學院、四十二系組、二十二研究所外,對學校行政組識,更進行整合及調整。


 羅光總主教是國內第一位行政院文化獎得主,更榮獲總統親自頒贈「二等景星勳章」。但羅光總主教謙虛的表示,勳章是為所有共同在社會上付出心力的人所代表領取。


 追思彌撒由校牧汪文麟神父主持,並邀請跟隨羅光總主教長達三十年的老師方良參與。方良追念他所認識的羅光總主教,分享過去共事的點點滴滴,之後伴隨在場所有人高唱聖歌,為追思彌撒劃下完美句點。

武聖廟250週年慶 眾神同聚祈平安

【輔訊記者/林俊翰、陳若宜報導】迎接新莊武聖廟250年,新莊武聖廟管理委員會特別在二月二十四日二月二十八日舉辦一系列的慶祝活動。

 
二月二十六日早上八點至九點,舉辦三獻禮儀式,邀請里長、前省議員、新莊市長等共襄盛舉。儀式當中,不但邀請到中國樂團進行樂曲演奏,更迎回士林後港漧的分神共同慶祝,使三獻禮儀式能夠盛大舉行。在司儀的口號下,穿著藍色長袍馬褂的神職人員走向正殿,面對關聖帝君行三獻禮上香儀式,為人民祈求平安以求圓滿渡過2010年。

 新莊武聖廟專員駱幸惠表示,關帝聖君慶典約每十年至二十年一次,今年正逢元宵,因此在元宵節期間,將會發送花燈及舉辦過平安橋活動。為期一個禮拜的慶祝活動,不僅隆重盛大,其他廟宇更是共同參與遶境,例如嘉義震安宮派出兩百多人幫忙,使得新莊武聖廟250週年慶典能夠圓滿完成。



2010年3月26日 星期五

跨文化體驗 唱跳原服祭

【輔訊記者/林俊翰報導】輔仁大學進修部原住民服務社一年一度的原服祭,在三月十五號到三月十九號開跑,活動時間為下午五點到六點半,現場除了有魯瑪社的原住民們,駐唱美妙的歌聲之外,還有小米酒和石板烤肉,供你體驗原住民的飲食文化。


 日文系三年級的原服社社長林芝慧說:「我們今年所舉辦的原服祭與往年一樣,讓大家體驗平常不會的原住民文化,另外,這一次除了小米酒,我們也還有石板烤肉。」每一年舉辦原服祭,讓輔大學生體驗原住民文化,更是進行招生的手法之一。

 對於這一次的原服祭活動,會計系四年級的李姓學生表示,還有改進的空間。「唱的歌很好聽,但是聽不懂,所以就不能融入,也會沒有feel。可以再穿傳統服裝會很有feel」。

大傳系畢展「訪輔季」登場

【輔訊記者/林俊翰報導】今年輔仁大學大眾傳播學系的畢業展覽「訪輔季」,即將在三月二十七號到二十八號展出,地點在台北市博愛路二十五號的台北光圈,展出時間為早上十點到下午五點。展覽內容有影片、廣播、攝影、裝置藝術。展場佈置針對主題「訪輔季」,有四季變化的設計。

 大傳系畢業展覽乙班總召周宴廷表示,希望藉由畢展讓學弟妹瞭解到學長姐們四年來的辛苦結晶,並以此做為借鏡,往後自行舉辦畢展時,能夠更加完美。「可以讓路人看到大眾傳播學系是多才多藝,也讓家長看到,我們在大眾傳播學系辛苦四年來所學到的成果。」最重要的是,若能吸引國高中生參訪畢展,就可以讓他們看見大傳系是如此多彩多姿。


2010年3月24日 星期三

學習公益兼顧 願景跨國傳愛

【輔訊記者/江安淇報導】輔仁大學一向以具備國際性聞名,每年有不少優秀的學生爭取交換學生名額,或是把握暑假參加邊打工邊學語言的打工遊學,為得就是一圓出國夢。但除了這兩種方式,想出國學語言還有另一種方法-「國際工作營」。國際工作營有各種方案及地點,提供大家參與,願景青年行動網協會(VYA)就是台灣國際工作營單位。

 願景青年行動網協會VYA為Vision Youth Action之縮寫,分別代表的是:青年宏觀及國際化視野的開拓與培養(Vision);青年、活力與創意(Youth);注重行動力、創造力與實踐力,鼓勵青年勇於開創自己的未來(Action)。願景的主要對象是以青少年為主,藉由讓青年參與非營利的公益活動,對世界產生改變,並能培養青年參與公共事物的習慣。願景是一個青年自發性的非政府組織。簡單來說,也就是國際工作營。青年們可以透過作公益之餘也達到和外國夥伴的交流,達到在當地學語言的希望。

 願景是以公益為出發點的協會。但台灣的公益組織非常多,而願景不同於其他的公益團體組織在於,他們具有其他組織所沒有的「多議題」。多數的慈善公益團體,具較明顯的分線,而且追求的目標較專一,而願景所涵蓋之範圍較廣,他們會依各地的需求而對工作的內容作調整。

 不論是文化保存、環境議題、農業問題等,都包含在願景的公益項目中。此外,另一點跟其他組織不同的是,願景是站在第二線的地位協助需要幫助的目標。以莫拉克風災為例,多數團體會在第一線投注力量,幫助災區救人、排水,但VYA認為,第一線有所謂的「黃金救援時間」,在這時間內,應該由更專業的大型機具或是救護團隊把握這個時間,並非是光有心就足夠。所以願景認為要做自己能做的,也就事後的重建、營造等。

食衣住行 量身打造

 願景和大部分公益組織最大的差異就是在於它的多議題。各地因為不同的氣候、地形、風俗等各種不同的因素,也會有不同的問題或需求。有別於單一性質的捐款或救災模式,願景會針對各地的需求安排工作內容。例如歐洲重視古蹟重建、北極需要完善的水資源計劃、尼破耳的環保議題等諸如此類。

願景的工作內容可說是為了當地量身打造的,這樣的方式不但對當地有實質上的幫助,而且出去的學生們,除了學到語言外,也可以更容易的體認到各地所面臨的問題是什麼、該怎麼解決,甚至珍惜自己所擁有的資源。

手腳並用 「機」不可失

 提到出國,不少台灣學生最擔心的就是語言問題,會擔心無法順利溝通。關於這點,主任則表示語言能力完全不是問題,重要的是有沒有溝通的意願,只要有意願,只靠比手劃腳也可以達到溝通的效果。像不少學生信心滿滿的提供了許多語言正名去報名國際工作營,但主任認為即使語言能力再好,若不敢溝通,也是沒用的。主任也提到現在的日本學生都很厲害,他們人手一台翻譯機,可以翻譯幾十國語言,聽到就立刻輸入,語言的隔閡立刻就被打破。

 主任還分享:「之前有次出團,一個台灣男生和一個日本男生兩人背靠背,用翻譯機聊了一整晚,後來問才知道,原來他們是在討論金城武到底是台灣人還是日本人。」主任用這幾個例子,告訴學生只要有誠意和意願,透過肢體和工具的利用,就可以很順利的與人交流,國際工作營不是非要外語很強的人才能參加。

願景不孤單 善行世界流通

 國際工作營顧名思義,就是會和國際產生交流。讓各國有誌的青年們可以透過公益互相傳遞他們的熱心。願景在歐、亞、非、美都有交流,五大洲中就有四大洲有互相往來,可見這樣的國際性公益已經不光是少數人的活動了,它是種擴及全世界的優良表現,而且將來必定會更加發展茁壯。

 根據歷年統計,從二○○七年到去年參與公益的人數都有增長,其中台灣送出的志工,以亞洲佔最大宗,超過所有數量的一半以上(62.68%),其次則是歐洲、非洲、亞洲等。

 此外,台灣願景還參與了國際志工協調委會(CCIVS),透過此協會,願景的會員可以更容易瞭解到國際上志工的活動,甚至是透過該協會,和各地有更多的互動。

「癒」花園 從自然中走出憂愁

【輔訊記者/林俊翰報導】在這個地球空間裡,人類每一刻都有喜、怒、哀、樂在進行,當人在哀傷當下,該用什麼方式去解決呢?當失戀、諸事不順的時候,你如何發洩情緒呢?或許你可以嘗試著走進大自然的療傷空間裡。這個療傷空間非侵入式的治療,不但可以讓心情大大好轉,也可以使你的心靈感受到極大的舒適感。

 許多人在哀傷時,往往會做出他人意想不到的舉動,像是王水情殺、跳樓、割腕、槍殺整班學生等恐怖行為,這些都是在當下無法調適自己哀傷心情的舉動。若在這個時候,有一個的療傷空間,來使哀傷者能夠抒發自己的悲傷情緒,相信是對人對己最好的辦法。

 療傷空間源起於台北護理學院的生死研究所,首次嘗試做了一個癒花園,目的是將情緒非常不好的人們,藉由癒花園裡的設計,能夠有效抒發情緒,並且能夠在情緒抒發完後作出補救方式。

 另外,療傷空間並非只針對哀傷者設計,而是使原本就有休憩的空間,再加入引導式的設計,來使人能有不同感受,並且針對原本具有的療癒功能做出效用。因此,就算不是哀傷者,也可以進入這個療傷空間中。

 一般來說,療傷空間裡多半都是大樹、水景、花卉、植栽等等組成。藉由這些簡單大自然的景物來做點變化,使得整個空間的每個自然景點,都是令人感到舒服的設計。

 自然的美景必定有給予人類療傷功用,相對地,若是四周都只是處於都市裡的水泥鋪面、高高的金屬樑柱,這樣只會有一種無形壓力存在。壓力若是沒有紓解,情緒就會使人做出,他人意想不到的驚人舉止。

 一個療傷空間的基地大小,也會影響到成效。根據此次景觀系副教授葉美秀療傷空間的研究指出,當一個人情緒非常不好的時候喜歡吶喊,這樣的行為是能夠使人馬上有舒壓的功效。不僅如此,基地若是非常的大,人就可以在這樣的空間裡做些運動。根據醫學報告指出,運動是可以轉移人的注意力,讓人的心思轉移到別的地方,此時,人的腦內會分泌出近似嗎啡的物質,此物質能夠使人心情好轉起來。

 針對這一次療傷空間設計,景觀系副教授葉美秀表示,近來不管是景觀、建築上,幾乎大家都是以「回歸自然」為題材,這也是目前的設計趨勢。因為人本來就是大自然的一份子,只是人類在後來建造不少人工建築,才因此有這種定義。葉美秀也說:「現在雖然說什麼節能減碳,不要說等到自然反撲,大家都覺得回歸自然才是人類想要的,因為你的本源、根源就是自然的一個東西,只是我們人用人工的東西一直封閉一直封閉起來,人本來就有追求自然的本性,人只要看到自然的東西是會感動的。」

 雖然說療傷空間目前只有在研究地才有,並非與公園一樣能被廣泛推廣,而且空間也有限制,可是對於它的使用性,或許未來會有進一步執行。葉美秀說:「當然有大大小小的公園,如果說在把這些功用使用進去,那麼與一般公園比較起來,對於哀傷人士會比較有效果。」

响仁和鐘鼓馳名國際 二代錫坤師繼志敘事

【輔訊記者/楊莉瑩、林君蓮報導】台北縣新莊地區响仁和製鼓廠,建立於民國十三年,創始人為第一代師傅王阿塗。阿塗師一直堅持手工製作大鼓,對於每個環節仔細認真,在鐘鼓界享有盛名。

 阿塗師雖未受過教育,但深覺教育對人生的重要性,所以希望後生努力向學,並不要求孩子們繼承衣缽,使得王錫坤師傅(現任响仁和第二代製鼓師傅)三兄弟從小耳濡目染卻無實作經驗。

 在阿塗師因心肌梗塞過世後,身為長子的王錫坤師傅毅然投身於製鼓業。他說:「我想將父親及老師傅們,其手工製鼓技巧的執著與用心留下來,傳給後人知道」。

 朱宗慶打擊樂團、雲門舞集、蘭陽劇團以及全台各地廟宇等,大多使用响仁和的鼓,更有遠自國外的顧客千里迢迢指名响仁和的鼓藝品。2009年臺北聽障奧運閉幕演出使用的鼓,也是响仁和所製作,成功的將台灣傳統鼓藝推向國際。這些都是因為王師傅秉持著謹慎嚴謹的態度,對待每一個鼓,才能製造出響譽國際的「响仁和」手工大鼓。

曬鼓身削鼓皮 經驗累積學問
剛投入時,王師傅說:「一開始我連鼓皮都不會處理,我們鼓皮使用的是水牛皮,要怎麼把灰色的水牛皮變米白色的,就是要用燙的把毛去掉。」王師父又笑著說:「以前看爸爸跟師傅們把皮放到熱水裡,稍微燙一下表皮的毛,一下就可以輕鬆的去掉,我就提了一桶滾水把皮放下去,結果,哇!熟了」。

 經過反覆試驗、摸索之後,才找到最佳燙牛皮的水溫85℃。在王師傅眼中看似簡單的製鼓過程,卻蘊含大大的學問。

 不同的鼓皮,會讓聲音有高低的差異。現今台灣水牛皮取之不易,所以王師傅也取用黃牛皮來製作鼓皮。水牛皮的聲音較清脆響亮,但鼓皮比黃牛皮容易損毀破裂;而黃牛皮的聲音較為低沉渾厚,不容易破裂且耐用。

 鼓身方面王師傅大部分選用兩至三百年的老樹當做材料,年輪越近代表此次樹木的樹皮越扎實,掏空中間部分時,也較年輪遠、木質鬆散的不容易破裂。除了燙牛皮之外,削鼓桶、切鼓皮、繃鼓等技巧,只能在錯誤中不斷學習、累積經驗。

 王師傅表示,早期製作鼓身時,要將削好的木頭拿去外頭曝曬,因早期沒有機器的幫忙,曝曬時間長短,全看老天爺給不給面子。曝曬時要看當天氣候是否有太陽,且在一定的溼度下才能到戶外曝曬;但往往天有不測風雲,要是來場午後雷陣雨,之前曝曬過的木頭又恢復原狀,必須要重新來過。以前的人光曬木頭就要花上八個月左右的時間,因為現在有機器的幫忙,讓曝曬時間可縮短至二到三個月。

繃鼓皮調音色 言不得馬虎
 製鼓的過程稱為「調製」,王師傅開玩笑說,台語的「做鼓」容易讓人聯想到不吉利的「作古(指人過世之意,與做鼓同音。)」,所以為了將製鼓過程有更文雅的解說方式,現在一律統稱為「調製」。

 調製分為「調音」和「製鼓」。調音方面,是在繃鼓的過程中進行,以敲打鼓皮的方式去調整聲音高低及鼓皮的緊實度。王師傅說:「做一顆好的鼓技巧就在於繃鼓的過程裡面,繃不好聲音就難聽也容易走音;繃的好聲音響亮有回音,就算過了五年十年聲音一樣維持不變」。

 繃鼓完後就要製鼓,上鋼圈和釘子固定鼓皮,釘子有內釘與外釘之分;如何在釘釘子的過程中不會將木頭鼓身損毀,也是王師傅從多年學習經驗中得來的。等製鼓完成之後,若發現聲音不漂亮或是沒有回音,他會將全部釘子拆掉重新調整。往往在製鼓的過程中,會耗上五至六次的動作才能順利完成。

創新求變 打造八角台灣鼓

 「繼承這個事業完全出自於無奈,而非個人的興趣。」王師傅語重心長的說道。傳統手工製鼓業現今在台灣已很少見,為了能夠傳承手工製鼓工藝,他接手父親的手藝,硬著頭皮將它學習下來。經過多年的經驗累積,响仁和終於在台灣嶄露頭角,成為國內赫赫有名的製鼓工業。

 在製鼓廠旁有間代表响仁和精神的大鼓成品參觀區,擺放各式各樣王師傅自己所發明的鼓,也有向國外購買成為蒐集品的鼓,如西藏、日本、韓國和中國等。他說:「為了讓台灣意象能夠向國際舞台發展,蒐集各國的鼓,研究他們鼓身形狀及彩繪的差異,就是為了要讓我所製的鼓有台灣自己的味道,讓外國人可以一眼就看出我所做的就是台灣的鼓」。

 面對傳統產業的式微,王師傅也求新求變,首創五個大小組成的音階鼓。不同於以往圓圓的鼓,王師傅做出了八角型及以陶甕為身的大、小鼓,還將鼓做得小巧琳瓏,並在鼓身上做彩繪,就像裝飾品一樣。

2010年3月16日 星期二

新莊廣福宮古香流傳 客人拜三山信仰不滅

【輔訊記者/孫佩君報導】廣福宮又稱三山國王廟,是新莊地區唯一的二級古蹟,廟中祭祀的三山國王,是廣東潮州籍人士的守護神。三山之神是自然崇拜的神祇,原本沒有形象,到台灣以後信徒塑造神像,才開始加以膜拜。此廟建造於乾隆四十五年,在光緒八年毀於大火,直到光緒十四年由新竹埔潮籍人士陳朝網發起重建,於民國二十五年重修整理後,改名為廣福宮。

 廣福宮是街屋式的廟宇,分三進兩廊並採縱向發展,構成長條形的格局。廟裡的正殿供奉三山國王,後殿則奉祀三山國王夫人。由於正殿是廟中最重要的部份,所以台基要高過兩側廂廊,以高低之別來強調主從關係。正殿屋面為硬山燕尾頂,頂下的三通五瓜則是為了承接屋頂的重量,並有著吉祥的意思,比喻多子多孫。

 後殿是祀奉和主神相關的次要神祇,與山門一前一後的守護正殿,呈現出簡樸的空間。此外,廟宇的山門主要功能在於界定空間區分內外,山門有石雕、木雕和剪粘加以雕飾,廟中木雕雕飾不但生動活潑有變化,最大特色在於沒有上色彩,顯得豐富卻又不艷麗,散發出古樸之特色。

 隨著閩粵械鬥後,客家人退出新莊,三山國王廟的香火漸漸沒落,廣福宮也因為經費缺乏而香火日稀,卻因此保存許多傳統廟宇的古貌及古廟之風采。

MBA輔大經管碩士班招生 提升競爭力的不二法門 

 商場如戰場競爭激烈,如何提高自我“競爭力”不被社會淘汰?輔仁大學經營管理碩士班絕對是幫助您提升競爭力的最佳選擇!輔大經管碩士班除學術上的授課內容外,特別規劃MBA菁英導師計畫,實際邀請各產業界領域高手,與同學一同探討實戰經驗中所面臨的點、線、面等案例!菁英導師們皆是業界年資超過十五年的領導者,絕對能為同學帶來更貼近現實的課程內容!

商管學院唯一私校 印證輔大辦學能力

 教育部從95年起試辦商管學院推動美式MBA,24所申辦學校中僅7所通過,而輔大更是唯一一所從中脫穎而出的私立大學,更可印證輔仁大學辦學的優勢與競爭力!經營管理碩士班至今已開辦四屆,為更貼近學員所需,不斷調整授課內容,今年首辦的“菁英導師計畫”就是希望將產業界人士的親身經歷,編排為課程內容,同時由各領域菁英親自授課,讓同學們學到在一般課堂中學不到的“專業學問”。

輔大“菁英導師”計畫網羅各產業TOP 1導師授課

 輔大經管碩士班主任王慧美表示,這次的菁英導師計畫,特別邀請了一流的導師們,包括現任安麗台灣總經理的陳惠雯女士,統一東京林忠生總經理,研華股份有限公司創辦人蔡適陽先生,以及宏碁前行銷業務副總林紹琪先生。各位菁英導師都是不同領域、不同職務的高手,透過授課演講讓同學們能一次就看到各產業不同面貌,並透過這些菁英導師們近距離討論,打開不同視野!此外,除既有的學術課程安排,包括行銷、策略、生產作業、財務、國際企業、人力資源管理外,重點科目也會以全英文講授對話,幫助同學們提升英文能力,課程間還會安排國際參訪活動,提升同學們國際化能力,讓學生有機會將課堂中的理論與實務作結合!

免筆試省時 降低學生入學門檻

 輔大經管碩士班特別鼓勵已經步入職場的朋友,利用這個機會充電,不但能提升自我競爭力,更能藉由課程間,與一流師資互動、結交不同產業界同學,無疑也是一種培養人脈的最佳管道。王慧美主任表示「我們大多同學都已經畢業數年且有工作經驗,為體恤同學,考生不用準備繁複筆試,只要備妥書面資料,我們採用面試與英文個案互動方式徵選,讓更多有實務經驗但未必很會考試的學生,有機會加入這個行列!」

MBA2010報名日期:2010.2.23~2010.3.8 (免筆試)
詳細資訊請洽2905-2750或www.gbm.fju.edu.tw